限售股什么意思,短期内不能在二级市场进行流通的股票

股票 2025-04-03 01:37:06 热度:37

限售股是指那些短期内不能在二级市场进行流通的股票,这类股票最为明显的特点在于都具有一定时间的锁定期或者是长期持有只在特定的时候才会发生流通现象。限售股与流通股相对应,流通股是指可以在二级市场自由买卖的股票,也就是用户们平时交易的股票。以上就是限售股什么意思相关内容。

限售股的种类

1、首发和增发限售股:这是用户们常说的“大小限”。上市公司在上市时发起人持有的股份通常有三年的锁定期,这种股票被称作“大限”。如果在上市前12个月内以增资扩股方式认购的股份,则可在公司上市一年后即可流通,这样的股票被称为“小限”;

2、股改限售股:这也常常被人们称为“大小非”。小,就是小部分,大,就是大部分;非,则是指限售。这是指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完成后股票复牌日之前股东所持原非流通股股份,以及复牌日至解禁日期间由上述股份孳生的送/转股;

3、股权激励限售股:这是指企业为了激励和留住人才,通过附条件的方式给予员工部分股权。这部分一般需12个月后方可在市场上流通;

4、其他限售股:这是指财政部/税务总局/法制办和证监会共同确定的其他限售股。

限售股的原因

1、保护用户利益:限售股的持有成本通常较低,如果不限制流通,等股票一上市,持有者就会立马抛售以获得超额的收益,这会打压股价,对其他用户不利;

2、维持公司控制权稳定:假如发起人或大股东随意出售个人持有的公司股份,可能会导致公司控制权发生变化,影响公司经营和发展;

3、避免税收漏洞:假如不对限售股进行征税,那么持有者可以通过低价取得并高价出售来获得巨额收入,并享受免税待遇,加剧了收入分配不公和政策不平衡问题。

本文主要写的是限售股什么意思有关知识点,内容仅作参考。

相关知识
精选文章